第(2/3)页 方瑜晚不喜欢家里有烟味,所以杨卫华回家后最多就是咬着烟蒂过过嘴瘾。 这会他在思考宋知薇刚刚说的事情。 他们制衣厂虽然是湘城的响当当的企业,但随着港城衣服带来的市场冲击,尽管不明显,可杨卫华已经察觉到他们的效益正在缩水,走上了下坡路。 港城的衣服样式时髦新颖,很受年轻人的欢迎,而湘城制衣厂的衣服相对保守,哪怕他们努力在模仿更新样式,怎么也赶不上港城衣服出来的速度。 今天是的确良衬衫加牛仔喇叭裤,很可能明天就是波点洋裙,源源不断的新东西流向百货商场的柜台,将他们的衣服一压再压。 他们尝试着跟风制作,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,他的一厂还好一点,有他压着没有盲目跟风,二厂的厂长年轻又冒进。 大概是想做出一番成绩,他学着港城的衣服做了一茬又一茬,结果新款上市,老款只卖掉一小半。 他开始并不觉得有问题,直到时间推移,才发现仓库积压的旧款衣服越来越多,再找财务一核对,瞧着账面的亏空这才感到害怕。 要不是他们制衣厂的名声响,催债的人能把二厂的门踏破。 眼见事情瞒不住了,二厂的厂长不得不吐露出实情,找他们一起去商议对策。 今天宋知薇说的方法给他打开了思路,他们没必要死守湘城的百货商场,可以让人去湘城下面的市和镇谈合作。 湘城制衣厂做出来的衣服或许在湘城过时,不代表在其他地方也过时。 港风吹不到的地方,杨卫华有信心说自己的衣服就是时髦流行。 湘城的高端市场他们力不从心没关系,大不了去抢占低一点的市场份额。 如果将积压的库存清空,二厂就能继续盘活。 不过事情又来了,该叫谁出面去谈这件事情? 要知道,作为湘城的龙头企业,他们都没有自己的业务员,全是别人找上门来求爷爷告奶奶的想进衣服,什么时候自己跑过市场? 可时代在发展,他们也要丢下自己裹着的这层骄傲外皮,不想被淘汰,就得放下身段出去谈合作。 杨卫华打算明天再细细问一下宋知薇具体情况,下午去二厂开会时提出这个意见。 ······ 宋知薇坐上三轮回家,紧赶慢赶总算在七点前走进家门。 第(2/3)页